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機制尚未明確,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肥胖、高頻電刀的應用、糖尿病、切口保護欠妥、縫合技術等。
1、肥胖:肥胖患者術后易出現(xiàn)切口脂肪液化。
2、高頻電刀的使用:高頻電刀操作簡單、止血效果優(yōu)良,在臨床應用日益增多。高頻電刀工作狀態(tài)時的溫度遠超組織耐受溫度,高溫造成皮下脂肪組織不同程度碳化、變性、壞死,而且脂肪組織內的毛細血管也因熱凝固栓塞,導致血運較差的脂肪組織血供進一步減少,脂肪組織無菌性壞死,形成滲液。電刀也會對切口切緣造成熱性損傷,增加切口脂肪液化的風險。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愈合能力受損,易出現(xiàn)切口愈合不良等術后并發(fā)癥。
4、手術切口保護欠妥,手術切口暴露時間相對較長,術中機械牽拉組織力量過大、牽拉時間過長或鉗夾機體組織等機械刺激等均會引起脂肪組織氧化分解,引起無菌性炎癥反應,導致脂肪組織液化。
5、縫合方法和縫合技術:縫合方法和縫合技術也會影響到切口的愈合,是切口脂肪液化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6、其他因素:高齡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發(fā)生率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