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對于某一個特定的物體或者是情景產生一種極端的,或者是持續(xù)的恐懼感。
這種恐懼感是過渡的,或者是不現(xiàn)實的,往往因為特定的物體或者是情景所出發(fā),比如站在高處面對動物,接受注視,或者是看到血液等等,兒童對某些物體或情境,明知道不存在真實的危險性,比如獨自上廁所,或者雖然有一定的危險性,比如狗會咬人,但是表現(xiàn)出的恐懼大大超過了這個客觀存在危險程度。
常見的恐懼對象:
一是黑暗,昆蟲,動物,火光,強聲,雷電
二是社交,與人的分離,上學,孤獨。
三是細菌,患病,出血,死人等,患兒長久地存在預期焦慮,常常提心吊膽,害怕自己恐懼的事情發(fā)生,比如害怕刀、剪銳器,怕這些東西傷害自己,甚至不準家人提刀子剪子這類詞,否則就會大發(fā)脾氣。
需要注意的是焦慮恐懼的發(fā)作,往往受發(fā)育性因素的影響,兒童不像成人那樣,意識到他們的害怕是過分的、不合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