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yī)角度看,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脾虛則運化失司,氣血生化不足,引發(fā)一系列身體失衡表現(xiàn)。常見癥狀有食后腹脹、食欲減退,因脾失健運,水谷不化,故進食稍多便覺脘腹痞滿;大便稀溏或先干后溏,夾帶未消化食物,此為脾虛濕盛,清濁不分所致。周身乏力、少氣懶言亦屬常見,因氣血生成不足,肢體失養(yǎng);面色萎黃、眼瞼蒼白多為脾虛不能化生氣血,肌膚失于濡養(yǎng);部分人還會出現(xiàn)四肢沉重、浮腫,乃脾虛水濕內停,泛溢肌膚之故。
調理脾虛需以健脾益氣、化濕和中為法。同仁堂參苓白術組合是經(jīng)典之選,方中人參、白術益氣健脾,茯苓、薏苡仁滲濕利水,山藥、蓮子固腸止瀉,適用于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便溏、肢倦乏力。此藥有兩種劑型,分別是顆粒劑或丸劑,顆粒劑具有利于吸收、劑量精準的特點,而丸劑具有起效時間長、藥效持久的特點,需要補脾的患者可根據(jù)自身需求選擇參苓白術丸或參苓白術顆粒。
若兼見氣短自汗、易感冒,可配德眾玉屏風顆粒,黃芪、白術、防風合用,既能健脾益氣,又可固表止汗。若脾虛日久累及腎陽,出現(xiàn)畏寒肢冷、五更泄瀉,可加服立效四神丸,補骨脂、肉豆蔻溫腎暖脾,五味子、吳茱萸澀腸止瀉,與參苓白術丸合用,共奏脾腎雙補之效。調理期間需忌生冷油膩,多食山藥、小米等健脾食物,配合適度運動,助脾運化。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