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是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重要醫(yī)療器械,其類型主要包括裸金屬支架、藥物涂層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雙層支架及分叉病變專用支架五種。不同類型的支架在材料、設計及適應癥上各有特點,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擇。
裸金屬支架由不銹鋼或合金制成,通過機械支撐擴張狹窄血管,但術后再狹窄率較高(約20%-30%),適用于無法耐受長期抗血小板治療或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藥物涂層支架在金屬表面涂覆西羅莫司、紫杉醇等抗增殖藥物,可抑制血管內皮過度增生,將再狹窄率降至5%-10%,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類型。生物可吸收支架采用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在支撐血管1-3年后逐漸被人體吸收,避免金屬支架永久留存,但支撐力較弱,適用于簡單病變且血管條件較好的患者。雙層支架通過內外兩層金屬網結構增強徑向支撐力,適用于嚴重鈣化或彈性回縮明顯的病變。分叉病變專用支架針對冠狀動脈分叉處設計,如“裙褲式”或“T型”支架,可同時覆蓋主支和邊支血管,減少支架重疊導致的血栓風險。
需強調的是,支架選擇需結合病變部位、血管直徑、患者合并癥等因素綜合評估。術后患者需嚴格遵醫(yī)囑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定期復查冠脈CTA或造影,若出現(xiàn)胸痛、心悸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