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造蓋術是常用的手術方式,適合于臼淺小、股骨頭大、髖臼指數>4O及髖臼后壁嚴重發(fā)育不良者。
該方式既能清除臼內纖維肉芽組織、圓韌帶,又緊縮重疊關節(jié)囊,使頭穩(wěn)定于臼內,因而既能改善髖臼指數,增加髖關節(jié)穩(wěn)定性,又能恢復頭臼的正常解剖關系,促使股骨頭正常發(fā)育。常用的造蓋術有插入式及貼附式兩種。
插入式髖臼造蓋術可在髖臼上方0.5-1.0cm處,沿關節(jié)囊附著點做弧形截骨,骨瓣長3-4cm、寬1.5cm,用弧形骨刀順著髖臼弧度深入截骨,直到髖臼底部Y形軟骨水平。
在截骨中要注意骨刀勿穿通髂骨內板和髖臼軟骨。用弧形骨刀將骨瓣向下、向前翻轉,向下翻轉角度視術前髖臼角度而定,一般情況下翻轉30°左右即可。
在骨瓣上方插入自體髂骨塊,骨塊上方再插入1-2塊支撐的立式自體或同種異體骨塊,1-2枚克氏針內固定,以保證插入骨塊的斜度和支撐力。
貼附式髖臼造蓋術自髂翼切取全厚骨塊,修剪為2-3塊,緊貼真性髖臼上緣、髂骨外緣剝離關節(jié)囊,用2枚克氏針將植骨塊緊貼真性髖臼上緣、髂骨外緣固定。
也可將所取全厚骨塊修剪成平面似一寬柄菜刀狀,緊貼真性髖臼上緣關節(jié)囊外從前向后于髂骨鑿一骨槽,將髂骨塊內板凹面向下,其相當刀刃部分嵌入骨槽內,并向下傾斜10°-15°,相當于刀柄部分伸向髖臼后方,用2枚克氏針貫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