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曾明確指出,不良飲食習慣可導致30多種癌癥,每年因癌癥死亡的患者中,有1/3和不良飲食習慣有關。日常飲食中,我們不妨牢記五個關鍵字,盡可能擋住癌從口入。
一吃“鮮”
多項國際研究指出,多吃新鮮食物有助于防癌。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發(fā)現(xiàn),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癥的發(fā)生幾率。
新鮮果蔬所含的抗氧化劑、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類黃酮類化合物以及其他活性成分有抗癌之效。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含醌和酚。醌可沖淡致癌物質并加速排出體外。酚可阻止癌細胞代謝。
人們每日應至少吃400克不同種類新鮮果蔬,最好包括紅、綠、黃、紫等顏色。相反,久放霉變的食物千萬別吃?;ㄉ?、大豆、米、面等發(fā)霉后,可產(chǎn)生強致癌物黃曲霉素,可導致肝癌、胃癌等。另外,盡量別吃隔夜菜,放置時間超過8~10小時的菜往往含有亞硝酸鹽,加熱次數(shù)越多含量越多。
二吃“淡”
高鹽飲食與胃癌的發(fā)生有著密切關系。日本癌癥中心研究所針對4萬名中年人進行為期11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對男性而言,食鹽多者患胃癌風險比食鹽少者高一倍,而在女性中,食鹽多者患胃癌風險也顯著高于食鹽少的人。研究者表示,這是因為人體食用過量高鹽食物后,食鹽的高滲透壓會對胃黏膜造成直接損害,隨之發(fā)生一系列病理改變。高鹽的腌制食物中含有很多亞硝酸鹽,可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具有極強的致癌性。
建議大家每人每天吃鹽別超5克。烹調(diào)時還要注意“隱性鹽”的存在,比如味精、醬油、醬料、調(diào)味包中也含鹽,需要控制用量。
除少吃鹽,清淡飲食還應控制吃肉量。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指出,脂肪與癌癥關系最為密切,特別是乳腺癌、大腸癌與前列腺癌。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建議,每周畜肉和禽肉攝入量要少于500克,盡可能少吃加工肉制品。
三吃“粗”
食物中缺乏膳食纖維是近年來癌癥患者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種糧食本來都是膳食纖維的來源,但受到加工的影響,加工越精細,膳食纖維損失越多。所以人們最好刻意吃點“粗”。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黑米、玉米面、莜麥面、鮮玉米、小米等主食;香菇、金針菇、毛豆、蠶豆、蒜薹、茭白等蔬菜;石榴、桑葚、梨、獼猴桃、鮮棗等水果;黑芝麻、松子、干杏仁、干核桃等堅果。膳食纖維進入體內(nèi)后,可刺激胃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減少腸道吸收致癌物,預防大腸癌。
值得推薦的是,豆類脂肪少,纖維多,不僅可有效降低患子宮內(nèi)膜癌風險,由于含較多抗氧化物質,還能預防乳腺癌。
粗糧中還含有豐富的鈣、鎂、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其中,硒是一種抗癌物質,可與體內(nèi)各種致癌物“綁在一起”,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
建議大家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粗糧的攝入量。比如把莜麥面、玉米面和面粉摻在一起,做成雜面饅頭或面條;把紅小豆、綠豆混在一起煮雜豆粥。但要注意不論哪種粗糧都以蒸煮等少油、少鹽的烹飪方法為佳。
四吃“苦”
不少人排斥帶點苦味的食物,殊不知,苦味食物有很好的防癌功效。檸檬、柑橘、西柚、葡萄柚等水果都有點苦味,因為它們含有一種叫做“檸檬苦素”的物質。檸檬苦素是一種植物化學物,通常存在于成熟的果實里,檸檬類果實中含量尤多。
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檸檬苦素在增強免疫力方面功效明顯,可幫助腫瘤病人增強抵抗力。美國研究發(fā)現(xiàn),食用柑橘或橘子汁就可吸收檸檬苦素,對口腔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等有預防作用。柑橘類水果還含有多種黃酮類物質和類胡蘿卜素,也有防癌作用。
美國研究還發(fā)現(xiàn),食物中的其他天然苦味物質也有一定保健作用。比如檸檬和柚子中的柚皮甙,茶里面的茶多酚,以及紅酒和巧克力中的多酚,它們都是有助于預防癌癥和心臟病的成分。苦瓜中的奎寧精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幫助控制血糖。所以,防癌飲食必須吃點苦。
五吃“酸”
醋是中國老百姓廚房中最普通的調(diào)味品,含多種氨基酸和有機酸。研究證實,食醋中含有一種酶,具有殺菌作用,能抑制癌細胞生長,降低黃曲霉素的強致癌性。此外,醋還能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減輕疲勞等。
烹飪中很多時候適合放醋,既健康又美味。比如炒土豆絲、炒豆芽、炒藕片時放點醋,能讓菜肴脆嫩爽口;炒紫甘藍時,放點醋能讓菜肴顏色更鮮艷;熬小魚、燉排骨時放點醋,利于骨頭中的鈣溶解出來,利于人體吸收。
除了醋,酸奶也是常見的酸味食品。美國研究證實,常喝酸奶可抑制腫瘤。研究人員先人為的使老鼠患上腫瘤,再將它們分為兩組。一組飼料中加酸奶,另一組不加。結果顯示,前者腫瘤明顯得到抑制,與后者相比,腫瘤細胞減少30%~35%。究其原因,研究人員認為,乳酸有助于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滋生,并能吞噬致癌物質,削弱其致癌性。
酸奶雖好但不能過食,成人每天喝酸奶別超400克,除非是鈣需求量很大的孕婦、乳母或發(fā)育期青少年。胃酸過多者應避免飯前喝,空腹喝酸奶可促進排便,適合便秘者,相反,腹瀉者則不適合,普通人飯前飯后均可。
30多種癌是吃出來的
以上內(nèi)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宮頸癌是怎么檢查出來的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高發(fā)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fā)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早期發(fā)現(xiàn)宮頸癌的最佳方法,是定期做宮頸癌的篩查,宮頸癌的篩查,包括宮頸的細胞學的檢查,英文縮寫也稱為TCT;和人乳頭瘤病毒的檢測,英文縮寫是HPV,以及陰道鏡的檢查。那么宮頸癌的確診,要依賴宮頸組織的病理檢查。01:14
-
血沉30是風濕嗎血沉,它不是一個特異性的指標,它是紅細胞沉降率。血沉升高可以見于結核、腫瘤、肝炎,然后風濕免疫疾病,包括體內(nèi)有細菌性感染,這都會導致我們的血沉增高。所以唯獨血沉升高,它不能判斷是風濕病。風濕病的時候經(jīng)常會查一下這個指標,是因為風濕血沉的高低可以反應疾病活動度。如果你是風濕病人,那么你血沉很高,大多數(shù)的時候可以初步推斷可能是風濕病的活動期。在臨床用藥的時候,比如上次得病,血沉達到七八十了,通過服用的一些藥物,最近這段時間血沉降到50了,就說明你吃的這個藥物是有效的,所以它可以作為判斷藥物療效的參考指標。01:14
-
俗話說病從口入,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肝癌也不例外。但是肝癌的發(fā)生除了與食物有關,更重要的是與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相關,也應引起大家的注意。吃什么樣的食物容易患肝癌,主要是進食霉變的食品,例如霉變的花生,玉米,大豆,豆類食品等。這些霉變的食物有利于黃曲霉菌的繁殖,在黃曲霉菌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黃曲霉毒素是一種劇毒的物質,毒性是砒霜的68倍,具有極強的作用。動物試驗充分證實了黃曲霉毒素有很強的毒性和致肝癌的作用。黃曲霉毒素不僅毒性強,化學性質也很穩(wěn)定,在溫度高達280度以上才能被破壞,所以千萬不能吃霉變的食物,把住病從口入這一關預防肝癌,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語音時長 1:33”
-
吃出來的腹痛腹痛在臨床上比較多見,發(fā)作時疼痛難忍,甚至有的會出現(xiàn)嚴重的休克。腹痛是因為飲食的不規(guī)律而導致的,大致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因為長期的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生姜,大蒜,辣椒,花椒等等。另外吃一些油炸類的食品,油膩類的食品,大肉類的食品,熏制類的食品,以及街邊的小吃不健康的食品,吃海鮮,喝啤酒,另外還有一些小零食等垃圾食品,都是導致腹痛的主要原因。第二,長期吃一些寒涼、生冷、刺激以及海鮮類的食物,并且常常吃一些生的海鮮,也是導致腹痛的主要原因。第三,因為長期吃一些引起上火,或者是容易引起腹瀉、腹脹的食物,比如土豆、地瓜,或者是一些而引起其他病變的食物,都是引起腹痛的主要原因。語音時長 1:37”
-
胰腺癌是吃出來的嗎是,平時避免食用油炸,煎烤的食物,主要采用以清蒸,清燉等以水為介質的烹調(diào),不吃霉變變質的食品,避免辛辣刺激腌制的食物??傮w飲食要清淡,易消化為主,不可吃得過飽,尤其是對高脂肪、高蛋白類的食物,比如甲魚、蝦和蟹都要慎用的牛羊肉等富含有動物脂肪的食品也要慎用。螃蟹是高蛋白的它屬于寒性的蛋白質,很容易引起膽汁和胰液分泌急劇增加,本身消化道有病變,很可能會引發(fā)消化道的疼痛,最終可能導致送命。
-
白血病患兒是吃出來的嗎白血病和飲食習慣有一定關系,但這個不是白血病主要的病因。白血病主要是由于化學物質、電離輻射、遺傳因素以及病毒感染有一定關系。飲食因素因素不是導致白血病直接原因,但是長期壞的飲食習慣以及不良飲食,會慢慢累積越來越多的急性白血病發(fā)病的因素。
-
肝癌是吃出來的嗎俗話說病從口入,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肝癌也不例外。但是肝癌的發(fā)生除了與食物有關,更重要的是與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相關,也應引起大家的注意。吃什么樣的食物容易患肝癌,主要是進食霉變的食品,例如霉變的花生,玉米,大豆,豆類食品等。這些霉變的食物有利于黃曲霉菌的繁殖,在黃曲霉菌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黃曲霉毒
-
高血脂是吃出來的嗎高血脂在臨床中是指高脂血癥,高脂血癥是否是吃出來的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如果經(jīng)常油膩飲食,一般是吃出來的,如果家族中有長輩患有高脂血癥或者有不良的生活習慣,一般不是吃出來的。高脂血癥的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黃色瘤、早發(fā)性角膜環(huán)、眼底改變等癥狀,還可能會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如果患者平時經(jīng)常油膩飲食,吃過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