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臨床中常見的是單純性下肢淺靜脈曲張。一般指下肢淺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出現不規(guī)則的扭曲,迂曲成團。主要見于重體力勞動者,長時間站立,習慣性便秘,慢性咳嗽,懷孕,以及某些可引起腹腔壓力增高的疾病等,均可使靜脈壓力增高,可致瓣膜關閉不全形成淺靜脈曲張。
一般出現進行性加重的下肢淺靜脈擴張,尤其是小腿內側明顯,早期病人多有下肢酸脹不適,同時伴肢體沉重乏力,輕度水腫,久站后感覺加重,平臥或患側肢體抬高后明顯減輕,有時可伴小腿肌肉痙攣現象。病程較長者在小腿,尤其是踝部,可出現皮膚營養(yǎng)性改變,如色素沉著,濕疹樣改變,皮膚皮下組織硬結,難愈合的潰瘍,皮膚萎縮,脫屑等,有時可并發(fā)血栓性靜脈炎和淋巴管炎。
對于妊娠合并靜脈曲張癥狀輕微不愿手術者,癥狀明顯,但手術耐力極差者,可考慮予非手術治療,包括彈力襪和藥物治療;局部輕度靜脈曲張或手術后殘留的靜脈曲張,可給予局部硬化劑注射治療;手術治療可去除曲張的靜脈,并防止復發(fā),常見手術方式為高位結扎和曲張靜脈剝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