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濕痹。
以感受濕邪為主,濕邪留滯于肢體關節(jié)、肌膚之間。臨床表現(xiàn)以上述部位腫脹、疼痛、麻木為特點,因脾主濕而濕性粘滯阻礙氣機,故又多見脾不運、濕滯癥,如頭沉而重、腹脹、身倦、怠力、脈如緩等。
二、寒痹。
多因陽氣不足,感受寒邪。其表現(xiàn)以肢體關節(jié)疼痛為主,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熱痛減或緩解。又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滯,故臨床常見惡寒、肢體拘攣,屈伸不利,脈弦緊等。
三、風寒濕痹。
風寒濕邪兼加而致。謂風寒濕三氣致和而圍蔽之本意,臨證時需辨析三者之中孰輕孰重,若以風、濕為主者稱為風濕痹,若以寒、濕為主者稱為寒濕痹,若風、寒、濕三氣兼中則以風寒濕痹名之。
四、熱痹。
以感受熱邪或濕熱之邪為主或風寒濕邪入口化熱,以肌肉關節(jié)紅腫、熱痛伴有身熱、汗出、口渴、舌苔黃瀝、脈滑數(shù)為特點。因熱為陽邪,易傷陰故紅腫明顯,常兼有紅斑、結節(jié)、口渴、便干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