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分為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的臨床癥狀,臨床癥狀主要取決于出血量以及出血速度,臨床表現(xiàn)。
一,嘔血與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現(xiàn),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均有黑便,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上者,常伴有嘔血,如出血量較少,速度慢亦可無嘔血,出血部位幽門以下出血,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因血返流入胃腔,引起惡心嘔吐,而表現(xiàn)為嘔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內,經胃酸作用變成酸化血塊,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大,未經胃酸充分混合就嘔出,則為鮮紅或血塊,黑便或柏油樣便是血紅蛋白經腸內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鐵所致,當出血量大,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短,糞便可呈暗紅色。
二,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急性大量失血,由于循環(huán)血容量迅速減少,而導致周圍循環(huán)衰竭。多見于短時間內出血量大于一千毫升的患者,一般表現(xiàn)為頭暈、心悸、乏力,平臥突然起立時發(fā)生暈厥,肢體冷感、心率加快、血壓偏低,嚴重者呈休克狀態(tài)。
三,貧血,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貧血。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下降,出血的早期因有周圍血管收縮和紅細胞重新分布等生理調節(jié),可無明顯變化,急性出血患者為正細胞素貧血,出血后骨髓有明顯代償性增生,可暫時出現(xiàn)大細胞性貧血,慢性失血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四,發(fā)熱。
五,氮質血癥,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質的消化產物在腸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濃度可暫時增高,稱為腸源性氮質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