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膽囊息肉0.8嚴重嗎
病情描述:
膽囊息肉0.8嚴重嗎
答醫(y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這種情況現象,膽囊息肉0.8厘米是嚴重的,膽囊息肉是常見病多發(fā)病。但是在臨床外科中,膽囊息肉超過0.7厘米,有發(fā)生膽囊息肉惡性變的可能,所以建議手術治療,手術中做快速病理檢查,根據病理檢查的性質,決定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方案,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膽囊息肉兩個嚴重嗎膽囊息肉是發(fā)源于膽囊黏膜的一類病變,這種病變可以是單發(fā)的,也可以是多發(fā)的。兩個膽囊息肉應該屬于多發(fā)性的膽囊息肉,這種單純的數量上的異常,數量上的不同,其實對于膽囊息肉日后是不是會發(fā)生癌變,對于膽囊的功能到底有沒有影響,并不是一個特別明確的。如果是息肉比較小,即使是兩個甚至更多個,它都不會導致膽囊功能嚴重的下降,所以不會有明顯的癥狀。而如果有息肉個頭比較大的時候,反而可能會在日后發(fā)生癌變的幾率更高一些。那么對于這部分患者,我們重點不是要關注數量,而是要關注膽囊的大小,關注息肉基底血運的情況。01:18
-
膽囊息肉3MM嚴重嗎膽囊息肉和其大小是密切相關的,對于一公分以下的息肉,是不需要任何干預的,但是如果息肉大于一公分以上,臨床上還是建議要手術的,理由是膽囊息肉,如果大于一公分以上,癌變的概率就明顯增加了,而且膽囊癌往往早期沒有什么癥狀,所以一旦有癥狀,往往就已經是中晚期了,所以對于膽囊息肉大于一公分,只有高危因素是要建議做膽囊切除術的。對于膽囊息肉三毫米的情況并不嚴重,唯一的需要的就是定期復查,每年做一回B超就可以。如果是短時間內有增長的話,或者是增長速度比較快,則可能每三個月或者每半年定期復查,只要是不超過一公分,還是不需要手術的。另外,需要看膽囊息肉是單發(fā)的還是多發(fā)的,一般多發(fā)的、小的息肉,其長到一公分的概率比較低,往往是一些膽固醇性息肉,對臨床的危害可能就更小一些。01:38
-
膽囊息肉0.8嚴重嗎因為少數的膽囊息肉可以發(fā)生癌變,也可能就是早期的膽囊癌,所以臨床上應該予以特別的重視。當然,膽囊息肉的惡變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直徑超過1厘米。二、是單發(fā)病變,且基底部較為寬大。三、息肉可逐漸增大。四、是合并膽囊結石和膽囊壁增厚,特別是年齡超過五十歲者。有明顯癥狀的人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腸和其他的膽道疾病以后應該行手術治療,而沒有癥狀的病人,如果有上述惡變危險因素的存在,也應該考慮手術治療,但是如果病人沒有以上的惡變危險因素,則不應該繼續(xù)手術。像0.8公分的膽囊息肉,可以每六個月復查超聲一次,如果發(fā)現膽囊息肉明顯增大,或有異常的情況出現,則應該考慮手術治療。語音時長 1:20”
-
膽囊息肉0.8風險大嗎?膽囊息肉是一種良性疾病,良性疾病的風險都不大,重要是掌握手術指征定期觀察,需要手術的時候就要堅決的手術切除它,對于大于一厘米的膽囊息肉,我們要積極治療行膽囊切除術,因為膽囊息肉的增大可能會癌變。而行膽囊切除之后不會再出現癌變的可能,膽囊息肉為0.8的是可以定期觀察的,如果發(fā)現其快速增大,大于一厘米的時候,我們就要行膽囊切除術,因此膽囊息肉0.8風險不大。語音時長 1:30”
-
升結腸息肉0.8嚴重嗎病情分析:升結腸息肉0.8厘米是不太嚴重的,惡性的幾率非常小,患者可以通過腸鏡或者腹部B超的方式來進行詳細的檢查,然后需要通過手術的方式來進行徹底的治療。意見建議: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嚴格的注意飲食結構,要遠離一些辛辣刺激或者過于油膩的食物,有可能會對息肉造成一些刺激,不利于病情的恢復。如果出現息肉有增大的趨勢時,應該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
膽囊息肉到底嚴重嗎病情分析:膽囊息肉嚴不嚴重主要是取決于它的性質大小和位置,可以進一步的通過超聲或者CT等檢查來進行診斷。如果是良性的,直徑比較小則不太嚴重,定期復查,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意見建議:建議膽囊息肉是惡性或者有惡變傾向的患者則應該重視起來,及時的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手術切除為主來進行痊愈。
-
膽囊息肉嚴重嗎膽囊息肉通常不嚴重。膽囊息肉是膽囊壁向膽囊腔內突起或隆起性病變,發(fā)病原因包括膽固醇代謝不良、慢性炎癥刺激等,會導致膽囊部位出現息肉,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少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部偶爾疼痛、惡心嘔吐、厭食等癥狀,但是不屬于嚴重的疾病,通過治療能夠控制疾病發(fā)展,多說患者能夠達到治愈的目的。膽囊息肉的患者
-
膽囊息肉0.3嚴重嗎一般來說,膽囊息肉0.3cm并不屬于嚴重性的疾病。如果此時患者沒有出現臨床癥狀,膽囊息肉生長速度也特別慢,沒有出現癌變的傾向,患者只需要進行定期的隨訪復查就可以了,建議患者每3個月復查1次,動態(tài)的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變化。當然,如果在此期間發(fā)現膽囊息肉生長速度特別快,有出現癌變的傾向,患者也千萬不要貽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