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后,部分患者仍會感到筋痛,這主要是由于骨折治療過程中的固定導致了肌肉和筋腱的僵硬和萎縮,加之長期的不活動使得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暢,引發(fā)了疼痛。此外,還可能與以下五點原因密切相關。
1、軟組織粘連
骨折后長時間的固定可能導致周圍軟組織粘連,影響筋腱的正常滑動,從而產(chǎn)生疼痛。
2、肌肉萎縮
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肌肉萎縮,肌力下降,一旦開始活動,萎縮的肌肉和筋腱就容易產(chǎn)生疼痛。
3、神經(jīng)損傷
骨折時可能伴隨的神經(jīng)損傷,在骨折愈合后仍可能留有后遺癥,表現(xiàn)為局部疼痛或麻木。
4、炎癥反應
骨折后的局部炎癥反應可能持續(xù)存在,引發(fā)疼痛,特別是在天氣變化或過度勞累時更為明顯。
5、未完全康復
骨折雖已愈合,但周圍的軟組織可能還未完全恢復,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受傷部位,也會導致疼痛。
針對這種筋痛,可以采取藥物治療如非處方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或者處方藥物(如美洛昔康、塞來昔布)來緩解疼痛。同時,物理治療如熱敷、冷敷、按摩等也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重要的是,患者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逐步恢復肌肉和筋腱的功能,以徹底解決筋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