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開車很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不管是對他人還是自己都非常危險。很多人被查酒駕或被朋友勸說時,都會辯解道我就喝了一口,我猜旁邊的人在想是一口悶吧!其實我之前不知道,原來一瓶啤酒或一口白酒就達到了酒駕標準。所以喝酒后一般6-24小時后能開車。
先了解下為什么喝酒后不能立即開車吧。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會導致手腳的觸覺較平時低,不能準確的控制油門、剎車及方向盤;喝酒后判斷及反應能力會下降,導致不能及時做出應對;同時飲酒后會導致視野減小、視像模糊不能較好的判斷路況等。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事故調查顯示,大約50%-60%的交通事故與酒后駕駛有關,為了自己的安全,更為了家人的安全,一定要記得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那喝酒后多久可以開車呢?
1、少量飲酒:成年人的酒精代謝速度大約為15毫升/小時,但因人而異,一般一瓶啤酒3-6小時可完全分解代謝,通常六小時后就能開車。
2、喝酒較多:但未達到斷片的狀態(tài),一般10-20小時酒精可在體內分解排出,也就是說至少要10-20小時后能開車。
3、大量飲酒:已經斷片,出現昏迷不醒、忘記醉酒時的記憶現象,通常需要24小時左右才能代謝,24小時后方能開車。
而且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不一樣,和很多因素有關,如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huán)境等,就算是同樣一個人在相同環(huán)境下酒精代謝速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千萬不能靠經驗,尤其是別人的經驗。
有時睡醒一覺感覺沒事了,就想開車出門,但體內可能還有殘存的酒精沒有代謝完,一定不要心存僥幸,現在的測試儀器可是非常敏感的,而且若體內殘存一定的酒精對機體仍是有影響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另外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平衡測試法來自我判斷是否能安全駕駛:單腿直立,另一只腳距離地面15厘米以上,腳底跟地面平行,這樣持續(xù)30秒,如果在30秒內發(fā)生左右搖擺,或發(fā)生為保持平衡而單腳跳的現象,或維持不了30秒就把提起的腳放下,這說明暫時沒有駕駛能力,不能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