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又叫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腦部局部動脈閉塞,導致相應部位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而損傷壞死的一種疾病。腦梗塞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約占全部腦血管病的70%。腦梗死一般可以分為急性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其中腦梗死后遺癥是指發(fā)病超過一年以后,部分患者仍然存在口眼歪斜、言語模糊、半身不遂等癥狀,此時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腦梗復發(fā),改善癥狀。
為了防止腦梗復發(fā),可以遵醫(yī)囑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藥(如阿司匹林)等藥物,也可服用中藥或中成藥進行治療。對于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應服用藥物積極控制血壓、血糖等。腦梗死后遺癥的康復治療主要包括運動功能康復、語言功能康復、智能與精神癥狀康復、認知與感覺障礙康復等。腦卒中發(fā)病1年內(nèi)為“康復黃金期”,尤其對于癱瘓肢體功能訓練而言,此時效果尤佳。常見的康復療法有運動療法、作業(yè)療法、語言療法等,根據(jù)不同的癥狀表現(xiàn)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