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針灸治療的主要部位集中在面部患側的相關穴位,尤其是手足陽明經(jīng)和手足太陽經(jīng)的穴位。這些穴位包括陽白穴、攢竹穴、絲竹空穴、太陽穴、顴髎穴,以及地倉穴、頰車穴等。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有效改善面癱引起的癥狀,促進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復。
陽白穴位于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針刺此穴可緩解眼瞼下垂和口眼歪斜。
攢竹穴位于眉頭凹陷中,額切跡處,有助于治療面癱導致的額紋消失。
太陽穴位于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針刺太陽穴可輔助改善口角歪斜。
地倉穴在面部口角旁開0.4寸,對于治療流涎、面痛等面癱癥狀有顯著效果。
頰車穴位于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咀嚼時咬肌隆起最高點處,對于改善口角歪斜和牙關緊閉有重要作用。
在針灸治療過程中,還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癥狀辨證加減穴位,如風寒證可配伍風池、風門穴,并在背部進行拔罐;風熱證可加大椎和曲池穴,進行放血拔罐治療。此外,氣虛血瘀證常配伍足三里、血海、太沖穴。
針灸治療面癱的同時,患者還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營養(yǎng)神經(jīng)類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B1,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以及活血化瘀類藥物如銀杏葉片等,以輔助治療,加速康復。請注意,所有治療均需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