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通常由細菌侵入尿路上皮導致。患者若經歷一個星期的治療仍未見好轉,需深入了解該病的治療要點,調整治療策略。
加強休息和合理膳食是基礎。尿路感染期間,患者應保證充足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免感染擴散。同時,飲食上應多吃新鮮蔬果,增加冬瓜、薺菜等清熱解毒、利尿食物的攝入,多喝水以增加排尿量,有助于沖刷尿路、排出炎癥物質。
藥物治療是關鍵?;颊呖稍卺t(y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如頭孢克肟分散片、青霉素V鉀片等,以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若伴有明顯發(fā)熱癥狀,可考慮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片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但需注意,藥物選擇應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來定,避免濫用抗生素。
對于由泌尿系統(tǒng)結石、包皮過長等誘因導致的尿路感染,可能需要在控制感染后,通過手術如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包皮環(huán)切術等去除病因,以防復發(fā)。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不潔性生活。同時,定期鍛煉、增強體質也是預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
尿路感染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若癥狀持續(xù)不減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yī),遵醫(yī)囑進行科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