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痿癥是以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得隨意運動,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征的疾病。痿證是指肢體筋脈遲緩,手足痿軟無力,日久因不能隨意運動而致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以下肢不能隨意運動及行走者較為多見。
導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復雜,感受外邪,情志內(nèi)傷,飲食不節(jié),勞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機是肺胃肝腎等臟腑精氣受損,肢體筋脈失養(yǎng),如肺熱津傷,津液不布;濕熱浸淫,氣血不運;脾胃虧虛,精微不輸;肝腎虧損,髓枯筋痿。辨證主要分清虛實,明確病位。治療虛者宜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實者清熱化濕,祛痰活血。要重視“治痿者獨取陽明”,調治脾胃。
根據(jù)病因影響臟腑的不同,分為脈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痿證主要與肺胃肝腎四臟有關。在這個基礎上,歷代醫(yī)家做了更為詳盡的發(fā)揮和完善,使痿證在診斷與治療上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